必赢net.95

      400-0454-668

      一条独具特色的小麦育种之路

      2021-10-14 08:16:22
       ——旱地冬“兰大211”成长记
       
            今年夏季 ,在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旱地农作物试验基地里,旱地冬小麦新品种“兰大211”穗头壮硕 、颗粒饱满。经测定,通渭示范田的“兰大211”标准产量为455.05公斤/亩。同时 ,在天水张家川测产示范田 ,该品种标准产量达到了507.54公斤/亩。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 ,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凤民教授带领团队不懈探索,蹚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小麦育种之路。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埋下育种的“种子”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兰大并非农业院校,李凤民团队又怎会搞起小麦育种了呢?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早在30年前 ,这颗育种的“”,就已播种在了李凤民的心田 。当时,兰大老一辈科学家赵松岭教授在理论生态学的基础上,提出了集水农业理论 。研究过程中,他常带着学生与农民打交道。李凤民由此在田间地头认识到 ,旱地农业生态研究,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,然后才能真正解决生态问题。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1995年,借着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的契机,李凤民立志于将生态学理论,运用到农业生产中,帮助西北地区旱地农业更好发展。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一开始,他追随赵松岭的脚步,探索旱地农田沟垄覆膜集雨栽培的增产效应 ,帮助农民提高作物产量。之后 ,除了进行集雨栽培研究 ,他的目光还盯向了农作物品种 。作为甘肃省重要的“细粮”作物 ,小麦“理所当然”进入了李凤民的视线 。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育种理论生根发芽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常规育种,多是依靠个人感知及经验积累 。“如果可以把好的个人经验 ,广泛运用于指导育种实践,就能够不断提高育种效率。”李凤民说。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但如何让这些认知经验扎根土壤,“总感觉有一层纸隔着”  。经反复思考 ,他决定深耕一线。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从田间小麦授粉做起 ,他和育种专家长时期“泡”在一起,不断请教学习。作物进化生态学理论开始在育种实践中“初露锋芒”。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他们发觉,“旱地小麦同主产区小麦一样,应当遵循弱竞争和适度密植的原则。相对主产区而言,旱地环境资源禀赋差 、波动大,高产品种尤其需要保留一定的韧性,不宜过度弱化竞争,这样才能保持稳产高产”。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“但旱地小麦为了弱化个体间竞争 ,往往会缩短花前营养器官生长时间 ,成熟期提前,对收获后的雨热资源利用不足 。”这些发现导向了新品种选育。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与李凤民同做农业生态研究的杜彦磊教授介绍,“作物群体产量与个体适合度是一种单峰关系” 。就是说 ,个体太强或太弱都不利于群体生长。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接下来 ,育种工作者便根据旱区环境 ,开始培育能协调个体和群体生长关系的理想株型。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“兰大211”拔节孕穗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李凤民团队调研发现,我省旱地降雨量少 、气候环境波动较大限制了小麦产量的提升,时常爆发的条锈病更是危害严重 。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基于上述问题,李凤民团队致力于培育高产 、稳产并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。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他们选择了带有抗条锈基因的不同种兰天10号的后代分别作为母本和父本,通过杂交将其抗病基因聚合到一起,以达到加强抗性的目的 。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从配置杂交组合开始 ,每年的开花期,李凤民团队就到田里进行人工授粉 。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杂交后收获种子 ,再播种挑选单株,逐渐淘汰存在发育迟缓、穗小、条锈病、倒伏等各种问题的单株,挑选出可能形成群体产量优势的单株……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2006年以来,团队通过多次杂交重组系谱选育 ,获得抗条锈冬小麦品系,进行小范围种植试验,终实现品种中多重抗逆性状的聚合  。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“经过至少6至7代的筛选,必赢net.95终获得了一批优良株系 。该株系在通过品种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后,参加了品种审定区域试验。”李凤民介绍。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2020年3月,“兰大211”通过甘肃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 ,成为能够走到农户手里 、种在田里的小麦新品种 ;2020年6月,“兰大211”在天水、陇南 、平凉、定西等地区推广试种;2021年7月 ,“兰大211”在通渭旱地农田实测亩产超900斤……
            
            从一粒种子到一株小麦 ,再到成片的试验田,十几年的寒来暑往,李凤民团队选择了“兰大211” ,“兰大211”也成就了他们。他们表示,下一步,将进一步明确“兰大211”适种区域 ,并从全省小麦种植区的特点出发 ,培育适合省内不同种植区的其他品种,为生态育种理论提供更多强有力的实践指导 ,帮助农民增产增收。 
       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