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赢net.95

      400-0454-668

      主要指标改善 中国经济恢复向好

      2022-06-17 10:09:33

        “5月份 ,国民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势头。”6月15日 ,在国新办发布会上,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、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这样表示。


        工业生产实现由降转升;服务业生产指数降幅收窄 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明显收窄 ;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……当天 ,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经济“成绩单”显示  ,5月份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响,主要指标边际改善。


        经济向好的暖意也带来了更多信心——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,以及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,6月经济运行有望进一步改善 ,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合理增长。


        恢复向好:“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”


        “近期疫情形势整体好转,对经济活动的限制减弱 ,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措施落地实施,实体经济也出现一定好转迹象。”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。


        温彬口中的“好转迹象”体现在多个经济指标的变化上。


        工业生产由降转增——5月份 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.7% ,4月份为下降2.9%;环比增长5.61%。


        社零总额降幅收窄——5月份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.7% ,降幅比上月收窄4.4个百分点 ;环比增长0.05%。


        投资保持稳定增长——1至5月,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同比增长6.2%;5月份环比增长0.72% 。


        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——5月份,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.9%,比上月下降0.2个百分点。


        “5月份 ,经济运行确实出现了积极变化。”付凌晖直言,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改善,稳增长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 ,经济运行的积极变化有所增多,主要指标多数出现改善,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地区,经济出现反弹。


        付凌晖特别指出,企业复工复产和物流保通保畅稳步推进 ,工业生产积极变化比较明显,增速由降转升 。


        多数行业和地区生产回升——41个大类行业中,33个行业增速比上月回升,占80.5%;31个省(区、市)中 ,22个地区工业增速回升 ,占71% ,其中上海和吉林工业生产降幅收窄幅度超过30个百分点 。


        装备制造业回升明显——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持续加力,装备制造业复工复产加快,生产由降转增 。5月份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.1%,上个月为下降8.1% 。


        工业出口回升较快——在物流堵点逐步打通 、前期积压订单交付和稳外贸政策发力推动下,工业出口明显反弹。5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1.1%,上月为下降1.9%。


        直面挑战:“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”


        不过,温彬也表示,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、俄乌冲突、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等影响下,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上升,我国经济仍然面临不少困难挑战,尤其是总需求不足 ,消费仍然偏弱,就业压力较大 。


        直面困难挑战、聚焦难点痛点,落实落细稳经济政策措施,尽快使市场主体扭转预期 ,成为“破题”之举。


        付凌晖强调要“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”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”。


        从供给端看——工业生产结构性恢复和边际改善特征明显,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犹存,需求不足、预期偏弱和成本问题仍然困扰大多数企业。


       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汤魏巍认为,要进一步做好减税降费和助企纾困工作,及时疏解产业链供应链堵点,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,畅通国民经济循环,提升经济回升动能,努力确保工业经济稳定恢复 。


        从需求端看——提振消费尤受关注 。“5月份,接触型、聚集型特征明显的餐饮消费降幅依然较大 ,商品零售增速仍未转正。”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付加奇说。


        在他看来 ,要扎实推进一揽子稳住经济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,支持市场主体发展、提升居民消费意愿 、提高居民消费能力,促进消费市场持续恢复 。


        从市场主体看——受疫情冲击,一些企业面临暂时性困难 ,成本上升、盈利下滑 ,下游行业和小微企业的困难比较突出。


        “下阶段,要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、助企纾困措施 ,扩大国内需求 ,畅通经济循环,优化营商环境。”付凌晖说。


        坚定信心:“二季度有望实现合理增长”


        尽管面临困难挑战 ,但市场各方对经济稳增长的信心更加坚定。“伴随稳增长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 ,6月各方面宏观数据将进一步回升,投资引领作用仍将凸显 ,社零同比增速有望转正,工业生产增速将进一步加快。”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十分笃定 。


        这种信心来自于积极因素的加快释放。


        需求拉动有望增强——从投资来看,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,投资增长支撑作用逐步加强。从消费和外贸来看 ,随着生活秩序逐步恢复,消费回升步伐会加快。随着外贸企业生产恢复 ,港口物流改善,货物出口对增长拉动也会继续显现。


        以投资为例,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介绍,从先行指标看 ,1至5月 ,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增长26.1%,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23.3%,投资项目(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)到位资金增长18.4%,有利于投资规模持续扩大。“下阶段,要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,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 ,撬动引导社会投资 ,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。”


        温彬表示,专项债券发行前置支持基建投资增长,今年已下发的3.45万亿元额度要求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,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 ,有望对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形成持续支撑,基建投资预计将保持较快增长 ,有望成为今年稳增长的主要发力点。


        生产恢复有望加快——随着企业复工达产的加快,尤其是部分前期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地区工业生产改善,将支撑工业生产加快 。从调研情况来看,上海 、吉林等地工业生产积极变化明显增多 。


        市场运转有望改善——随着物流保通保畅的持续推进,6月份交通物流状况将进一步改善,有利于生产流通顺畅运行 。市场保供稳价的成效显现,有利于缓解中下游行业的成本压力。


        稳增长政策措施进一步显效——各地出台的稳经济措施有望在6月份逐步显效 。从近期情况来看,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有效实施 ,对于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,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 ,企业资金状况得到改善 。


        付凌晖认为 ,6月份 ,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,经济运行有望进一步改善,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合理增长。(记者 班娟娟)


        转自:经济参考报

       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