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赢net.95

      400-0454-668

      补链强链为工业强基赋能

      2023-03-21 15:27:50

       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日益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。对此,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 、机遇意识 ,强化底线思维、极限思维 ,主动识变应变求变,承压而上。


        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高度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,通过不断调整完善产业链供应链,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潜在风险冲击 。随着多年的发展积累 ,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有着鲜明的优势。一是覆盖广、链条长 。我国是拥有联合国41个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,强大的制造能力奠定了产业链的基础地位 。二是应用场景丰富而广泛 。我国市场庞大而又层次分明,为新技术 、新产品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场 ,避免了国际上出现的由于缺乏应用场景而失去创新迭代的情况。三是效率与活力日益凸显。我国每年为市场供应大量年轻劳动力,一些科技配套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。


        同时也要看到,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也存在一些短板,需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。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制造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,一些关键“卡脖子”技术受到制约 ,亟待补链强链。应多措并举 ,稳妥施策 ,为工业强基赋能。


        ,推动专利标准化制定,提高产业链供应链“链主”控制力 。对专利标准化的掌握就是对产业链供应链根基的把控。要提高专利技术的增量与存量 ,为标准化规则制定做好基数准备,让我国制造业企业以“质”和“量”的底气参与国际规则制定,彰显中国实力 ,增强话语权 。另外,要扩展专利技术搜索视野 ,提高市场预判准确度与敏感度,快速把握专利购买机遇 ,低成本置备更高质量的成熟专利 。


        第二,构建技术创新共同体 ,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节点控制力。关键节点不可控是威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巨大风险因素,构建技术创新共同体是化解风险的重要举措。在机构建设上,可以设立国家科技创新赋能中心,发挥举国体制优势,对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缺项进行专项攻关。对于已有技术,要建立灵活赋能端口,点对点联合有需求的制造业企业转化落地。在机制设计上,要重视完善创新撮合制度,发挥政府纽带作用 ,撮合全社会技术供需方形成有效联结。在实际操作上 ,要鼓励组建项目创新联合体 ,以项目为标的,建立壁垒破除机制、风险承担机制、成果分享机制等,打通堵点、痛点。


        第三,实施海内外捆绑战略 ,强化产业链供应链要素控制力。当前的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并不是某一项或几项技术的竞争,而是链条上关键环节的合力竞争或是生态竞争,必须打开国际视角,利用资本、数据、技术等生产要素 ,加速海内外高质量产业链供应链布局。要提升自身技术与产品的交换价值 ,增强不可替代性,利用创新带来的集聚外部性 ,分享技术外溢红利,加强与海外合作 ,共谋发展 。 (仇荀)


        转自:经济日报

       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