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赢net.95

      400-0454-668

      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跨境资本流动稳定性增强

      2023-04-06 13:53:28

       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新发布的《2022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》(下称“报告”) ,2022年,我国国际收支延续基本平衡。经常账户顺差4019亿美元,与国内生产总值(GDP)之比为2.2% ,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区间。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2110亿美元,与经常账户顺差形成自主平衡格局。


        报告指出,展望2023年 ,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,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 ,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节奏总体放缓,国际金融市场仍存在不确定因素。我国经济增速将总体回升,国际收支平衡的内部基础更加坚实 ,经常账户有望维持合理规模顺差,跨境资本流动的稳定性增强。


        具体来看,2022年我国经常账户和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呈现“一顺一逆” 。2022年,我国经常账户顺差4019亿美元 ,较2021年增14%。其中 ,货物贸易顺差较2021年增长19% ,体现了我国产业链 、供应链韧性以及出口新动能的快速成长 ;服务贸易逆差收窄9% ,主要是新兴生产性服务贸易收入增长。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2110亿美元 ,与经常账户顺差形成自主平衡格局。其中,直接投资仍是境外资本流入的稳定渠道,国内经济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继续吸引国际长期资本投资。


        报告指出,我国经常账户稳健性在全球表现突出。2020年以来多个经常账户顺差国出现顺差规模较大波动,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保持稳健增长。2020年全球疫情初始阶段,德国和日本经常账户顺差分别收窄7%和16%;2021年在低基数效应下 ,两国经常账户顺差恢复增长。2022年以来,俄罗斯 、挪威等少数能源供应国经常账户顺差增长,多数传统贸易顺差国经常账户顺差显著下降。2022年前三季度,德国、日本、韩国经常账户顺差分别为1022亿、778亿和257亿美元,较2021年同期分别下降57%、53%和60% 。2020年以来 ,我国经常账户顺差持续呈现增长态势 ,顺差规模由2019年的1029亿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4019亿美元,年均增幅为66% ,与国内生产总值(GDP)之比保持在2%左右,持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 。


        针对金融账户,报告也指出,我国成为全球跨境债券投资重要目的地。近年来我国吸收跨境债券投资总体增加,存量规模在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占比提升至1/3 。我国宏观大局稳定 ,债券市场开放坚持循序渐进可控、平衡效率与安全的原则,境外对我国债券投资以中长期资金为主,我国吸收债券投资的稳定性相对较高。在内部基本面支撑下,未来外资仍会稳步配置人民币债券。(记者 张莫)


        转自:经济参考网

       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