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赢net.95

      400-0454-668

      人大代表史秉锐:攻关农业“芯片” 推动种业振兴

      2022-03-10 17:06:05
       攻关农业“芯片” 推动种业振兴

      ——访人大代表、河南省济源市委书记史秉锐
       
        农业生产 ,良种先行 ;粮安天下,为基。从去年的“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” ,到今年的“加快推进种业振兴”,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种业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。
       
       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、基础性、高核心产业 。种子的优劣,不仅关系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,也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种业发展 ,提出“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”,强调“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”。我国虽是农业大国 ,但资源禀赋处于劣势,种源技术更是面临被“卡脖子”的风险。
       
        如何加快推动种业振兴?人大代表 、河南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 、济源市委书记史秉锐认为,作为农业的“芯片” ,只有在种业领域拥有更多更好的自主知识产权 ,牢牢把握住种业发展控制权,才能牢牢把握农业发展主动权。
       
        地处太行山南麓、黄河北岸的河南济源 ,八成以上的地域是山地、丘陵 。正是这个地形如“簸箕”、“地无三尺平”的山区城市,却是出了名的农业“硅谷”——全球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 、大的洋葱杂交种子产业化生产基地、批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。每三棵大白菜,就有一棵的种子来自济源 。
       
        “在济源的山沟沟里  ,育种专家、技术人员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,持之以恒地进行研发、培育 ,以愚公精神攻克着一道道技术难关,通过种业产学研用的不断融合,推动了蔬菜种业发展的全面突破 。”史秉锐说,“一粒粒小小的种子,孕育着现代农业发展的‘大希望’。”
       
        种业的发展,更有力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。过去,济源山区群众自称“三多三少”,即土房多、砖房少,粮食作物多 、经济作物少,没钱人多、有钱人少。如今 ,制种业成为特色产业 ,“三多三少”变成了“三少三多”,农民依靠制种亩均年收益近5000元,一些蔬菜专业制种户收益甚至可以超万元,种业让农民端上了“金饭碗” 。
       
        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政府的大力推动,济源种业发展在显现规模经济和效益的同时 ,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。济源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,进一步提升种业的科研创新水平。目前,该市已开展30余类600余个品种的蔬菜种子生产,年产量1500吨 ,制种区域覆盖120余个村4000余户 ,3.5万亩的蔬菜制种年产值超过2亿元 。
       
        “打好翻身仗,种业当自强。”史秉锐表示,“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,种业发展迎来更大机遇,种业产业链也将进一步拉长 ,种业跨越式发展的美好图景必将越绘越精彩 。”
        XML地图